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周芳
在川渝地区,街头巷尾的“采耳”深受市民喜爱,成为不少人放松耳道的选择,然而,频繁或不正确的采耳行为,可能会对耳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进而影响听力。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重庆大学附属沙坪坝医院连日来在三峡广场院区、磁器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爱耳义诊活动,为市民送上护耳知识。
活动中,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李劲松介绍,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是外耳道皮肤分泌的油脂、汗液与脱落角质混合而成的天然物质。它不仅是耳道的天然润滑剂,防止干燥瘙痒,还具有抗菌屏障功能,能抑制细菌、真菌的滋生。同时,耵聍还能作为物理防护网,阻挡灰尘、小飞虫等异物进入耳道。此外,它本身具备自清洁功能,会伴随咀嚼、说话等日常动作自然脱落。
对于耳屎过多是否会影响听力的问题,李劲松表示,这取决于耵聍栓塞的程度和范围。当耳屎过多,尤其是形成耵聍栓塞时,会堵塞外耳道,阻碍声音的传导路径,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李劲松特别提醒,使用发卡等硬物掏耳,极易划伤耳道皮肤,引发感染甚至外耳道炎。不当掏耳还可能将耵聍推向耳道深处,堆积成硬块堵塞耳道,造成耳闷、耳鸣等不适。更严重的是,用力过猛掏耳可能刺穿鼓膜,导致听力下降、眩晕等后果。
针对许多市民担心街头“采耳”服务因工具消毒不彻底引发交叉感染,但又需要定期清理耳道的困惑,李劲松给出了建议:选择前端圆润的掏耳勺或质地柔软的棉签清理耳道,避免使用木棍、牙签等尖锐物品;掏耳前,务必清洁双手,防止手上细菌进入耳道引发感染;掏耳时,将头部轻轻倾斜到一侧,有利于耵聍排出,同时要记得操作要轻柔,避免深入耳道过深;掏完后,用纸巾或干净毛巾轻轻擦拭耳道外部和掏耳工具。
此外,李劲松还为特殊人群提供了针对性护耳建议:儿童耳道更窄更脆弱,家长切勿自行处理,应寻求专业医生帮助;助听器使用者应定期检查耳道,防止耵聍堵塞助听设备;对于顽固耵聍者,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到医院进行一次专业清洁。
李劲松提醒,不要频繁掏耳朵,当出现持续性耳闷、耳痛、听力下降、耳鸣伴随眩晕,或耳道流出液体、有异味分泌物等症状时,可能是耵聍栓塞或耳部疾病的信号,应及时就医。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