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排队排队,排到“密集恐惧”!黄浦江大桥首创设计,五年后遭遇“极度尴尬”

多位市民向“新民帮侬忙”反映,2020年通车的闵浦三桥(昆阳路越江大桥),曾有一项“黄浦江大桥首创设计”:上下错层,上层桥面通行机动车,下层“空中人非通道”供非机动车和行人过江;两头16部垂直电梯可将非机动车和行人直接“送”上空中,让市民骑行或步行过江。然而,5年过去,在早晚高峰,电梯口非机动车排队现象十分突出


同时,帮忙君调查发现,通往空中人非通道没有“第二种方式”。垂直电梯一堵,打乱了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各行其道”,非机动车直闯闵浦三桥(上层)现象屡禁不绝,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上桥

垂直电梯 人车分离

帮忙君实地走访闵浦三桥。采访车沿浦卫公路由北向南,过江川路不久,道路提示分叉,左行将上坡驶上闵浦三桥,右行将进入地面辅道。采访车沿辅道前行,没驶出多远就遇到“人非过桥 奉贤方向”的标识,提示机动车(特种车辆除外)禁止驶入


“人非过桥 奉贤方向”的标识


帮忙君下车步行200多米后看到,大桥在黄浦江北岸这端,东西两侧各有两幢高大的建筑“搭”着大桥,如同大桥的一对“耳罩”。走近建筑看到,这里就是垂直电梯的所在。此时,到达的非机动车(主要是电动自行车+少量自行车)并不多,骑手们待工作人员打开电梯门,便熟练地将车推入轿厢。帮忙君跟着进入,被工作人员“请”了出来,示意到旁边去坐另一部电梯。几名骑手将车陆续停好,大家一起走入旁边的电梯


大桥北端靠着两栋建筑

工作人员指挥电动自行车排队进入电梯

原来,这里实行的是人车分离制度,非机动车乘一部电梯,人员坐另一部。闵浦三桥在东西南北4个角位各有4部电梯(2车2人),都是单向的。这里4部电梯只供上行


电梯内的按钮显示到达“5”之后,电梯停住,门开了。人们纷纷走出电梯,到旁边另一部电梯内取车。取车后,一个转弯,走上了通往对岸的空中人非通道。这条空中人非通道的地面,刷有非机动车和行人标志,就藏在闵浦三桥桥面之下,其天花板,就是主桥面。500多米后,对岸到了。人们按同样的程序人车分离,分乘不同电梯到达地面


从电梯内取车,也要排队

空中人非通道




拥堵

高峰时段 排队苦等

至此,非机动车排队等候电梯,人车拥挤的场面并未出现,那么反向情况如何呢?


闵浦三桥横跨于闵行区马桥和奉贤庄行之间。据市民讲述,大桥北端的闵行地区企业较多,而人员多居住在大桥南端的奉贤地区,每天早上,上班族形成的车队,多集中在由南向北的大桥南端;晚高峰则相反


早高峰大桥南端,非机动车排队进入电梯


帮忙君来到闵浦三桥位于南端东侧的4部电梯。隔着一段距离,就看到一溜电动自行车,在由金属防护栏围起的通道内,排着长队。每当2部电梯到位,便有工作人员指挥电动自行车驶出队伍,鱼贯将车停入电梯,熄火,然后人员下车,改乘旁边另一部电梯。一般只允许6辆电动自行车同时进入轿厢,余者仍在队伍中等候。2部电梯升起后,另2部电梯到位,工作人员便示意另6辆电动自行车出列。

帮忙君统计了时间。6名骑手将电动自行车先后送入轿厢,需1分多钟。然后骑手换乘其他电梯,约1分20秒后到达“5”后停下。一部电梯完成“直上直下”,执行第二波乘客所需时间一般在3分钟至5分钟。帮忙君观察发现,地面排队等候的非机动车,有时要等几部电梯才能坐上电梯。


有市民拍摄下早高峰时段等电梯的情景,非机动车从电梯口,一直排到“人非过桥 奉贤方向”的标识处,这段路足有200米

排队排队,都要排到“密集恐惧”了……


还有市民提到,在早高峰时段,等候30多分钟是常有的事

上下班至少要等半小时,电梯速度又特别慢。特别在下雨天,本来出行就不方便,坐电梯还要“人车分离”,整个人都要崩溃了。


早高峰时电梯外拥挤




直闯

骑车上桥 屡见不鲜

不少过江大桥(或隧道)是禁止非机动车驶入的,闵浦三桥有24小时垂直电梯和空中人非通道的“加持”,可满足骑手过江需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各行其道,原可成为杜绝非机动车非法闯入桥面机动车道的范本。但可惜,铤而走险者大有人在


帮忙君乘坐采访车在桥上行驶了一个来回。先是由北向南往奉贤,刚过桥面和辅道分叉口不久,就见到右侧一辆电动自行车,贴着护墙和隔音板行驶,不时压线,又不时侵入最右侧的机动车道。轿车、卡车、货车等紧贴着电动自行车接踵而过,让人“看着都怕”。随后,又有一辆犯险乱入的电动自行车映入眼帘


采访车再由南向北往闵行开,帮忙君在桥面上又目击两辆风驰电掣的电动自行车。而在网友摄录的视频中,大桥右侧非机动车一辆接一辆“排队上桥”

没有一辆机动车敢开上右侧车道。


非机动车闯上闵浦三桥桥面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有路可走,为何要闯上桥面机动车道?市民李先生告诉帮忙君,闵行三桥在设计初期,就考虑到了人与非机动车通行过江的需求,主桥的整体式箱型主梁,采用了“错层布置”设计,上层供机动车辆通行,双向6车道;下层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非机动车进入下层空中人非通道的方式,只有电梯(两岸16部大型垂直电梯)这一个选择,而未保留长引桥坡道的“第二方式”


这一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免除市民“爬”长引桥坡道的不便,但帮忙君走访看到,这段爬坡距离实际并未省略。非机动车不管是由南向北,还是由北向南,驶上桥和走辅道的区别,仅仅在于上桥的路段是爬坡,去地面辅道的路段是平路。走平路是去坐电梯上桥,但有点“耗不起”,于是很多人宁愿爬坡冒险闯进机动车道




改善

增设坡道 优化方案

市民的疑问主要集中在两点:

其一,垂直电梯有其优点,但与此同时,设计之初,为何不考虑同时保留长坡道接入空中人非通道呢?


其二,电梯人车分离,人们多了停车+熄火+换乘的时间,通行效率不是大打折扣了吗?

帮忙君联系闵浦三桥项目管理部门了解到,闵浦三桥两岸共设16部大型垂直电梯,供行人与非机动车直达下层桥面(空中人非通道)。针对市民希望增加引桥上坡的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已有相关设想,计划在闵浦三桥出入口处,分别增设闵浦三桥非机动车越江坡道,形成市民过江的“更优解”


而关于乘坐电梯时必须“人车分离”,主要目的是保障过江市民的人身安全,降低人非电梯运行过程中,电动自行车自燃导致人员伤亡的安全隐患。闵浦三桥项目管理部门表示,他们将充分考虑市民诉求,在运行阶段不断优化人车分离方案,如增加人非电梯智能管控系统、调整人非电梯运送模式等,进一步提高人非电梯的运能,从而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过江体验


对此,帮忙君将继续关注。





帮侬忙工作室

策划 | 钱俊毅

文字 | 陈浩

摄影 | 陈浩 网络

编辑 | 钱俊毅 姚储杰

编校 | 杨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