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帮带”计划导师与学员合影。佛山市江西商会供图
在佛山这座万亿经济大市中,商会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24年11月,佛山市委书记唐屹峰到任后不久,就专门主持召开了商会会长座谈会,邀请6家异地商会代表发言。会上,唐屹峰强调,商会是民营企业的“娘家人”、产业发展的促进者、政企对接的“连心桥”,展现佛山市委、市政府对商会发展的空前重视。
在这片制造业的热土上,数百万外来建设者带着不同的乡音与文化基因,在陶瓷厂房的轰鸣声里,在家具车间的木屑飞扬中,用智慧与汗水共同绘制出佛山经济的活力图谱。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佛山外来人口数量约为452万。在百万外来建设者的背后,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外省商帮,它们正以“异乡作故乡”的开放胸怀,助力佛山构建独特的经济版图。
撰文:龙西男
“天下四大聚”
商帮扎根佛山渊源已久
佛山是民营经济大市,众多外地商会在这里蓬勃发展。据佛山社会组织管理局统计,截至2025年2月,佛山登记在册的异地商会多达145家,其中省外异地商会85家,覆盖中西部、闽浙、湖广等地区,各商会下辖登记的企业更是数不胜数。佛山能形成如此庞大的“商业部落”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商帮扎根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历史的积累与传承。
佛山的商脉可追溯至明清时期,作为“天下四大聚”之一,这里曾汇聚全国十三省的商贾。明清官府指定佛山为全国性手工业基地,如冶铁业享有“官准专利”,产品免检通行全国。晋商、江右商帮借助这一特权,将佛山铁锅、农具远销华北甚至蒙古。明代实行“开中法”,鼓励商人运粮至边疆换取盐引,即食盐专卖权。徽商借此垄断两广盐业,佛山因盐仓集中而成为盐商聚集地。
清代佛山获准设立“十三行”分支机构,直接参与外贸,吸引潮汕商帮经营糖、铁器出口,潮商也通过糖业行会主导南洋贸易。
这一时期,各商帮在佛山纷纷修建同乡会馆,如徽州会馆、潮州八邑会馆以及豫章会馆等,兼具商会、客栈、宗教场所功能。这些会馆通过调解纠纷、提供贷款、维护同乡利益,降低了外来商人的经营风险。佛山版图上的“商业部落”由此初具雏形。
改革开放后,佛山成为珠三角民营经济发源地,吸引首批“下海”的温州商人来此经营小商品;来自福建的石材商人则在澜石码头卸下了第一块花岗岩……新一批商业组织在这一时期兴起,这些兼具传统基因与现代思维的商业组织,通过搭建政企桥梁、重构产业生态、培育创新土壤,成为外省商帮在异乡扎根壮大的核心支撑。如今对于许多外来企业而言,力撑“制造业当家”的佛山,持续提供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更多企业、资本、人才继续汇聚,让民营经济活力四射。
集思广益
打造在佛商会的模范样本
在佛山众多“商业部落”中,佛山市江西商会(下称“江西商会”)是其中的佼佼者。走进位于张槎塱宝西路的零壹科技园,“赣商大厦”四个字首先进入视线。江西商会在2011年底成立,当时称为“广东省江西商会佛山办事处”,第二年更名为佛山市江西商会。自2014年起,江西商会就连续三次蝉联“广东省佛山市社会组织评估”5A评级。江西商会也在2017—2018年度被评为全国性4好商会,“当时评佛山第一批4好商会的时候,只有3家商会入选,而江西商会是唯一一家入选的外地商会。”佛山市江西商会党委书记魏俊佐表示。
江西商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赣商大厦江西商会的墙上,明确写着商会的三大使命:协助会员企业健康成长;帮助会员企业家不断提升;关心和帮助乡友。商会秉承着“搭平台、建生态、创未来”三大宗旨,打造江西人在佛山的家,这些字眼让走进商会的企业家和乡亲们过目难忘。江西商会目前拥有1900多家会员企业,一大家子人总会产生许多琐事。江西商会内部因此建立了全省首家商会工会联合会,其目的是帮助各个企业内部成立工会,落实外来劳动者和企业家的工作保障。除此之外,江西商会也真正挂牌了具有法律效力的“佛山市禅城区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小到家庭纠纷大到社会矛盾,各个商会都可以利用这个机构来进行调解。“在佛山务工的江西乡亲,经常会有各类、各层次的矛盾出现,商会党委成立了江西籍务工人员服务中心,通过搭建平台,适时提供资助,支持帮助遇困乡友摆脱困境等。”魏俊佐说。
不断带动企业家提升学习能力,也是商会强盛的重要原因之一。江西商会定期开展诸如“三人行”“半月谈讲座”等轮值活动,涉及企业家成长之路、人事管理、品牌策略、思维模式等方方面面的能力学习,不仅提升了会员们在企业管理方面的技能,还加深了会员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互通。
最受江西商会看重的,是从2022年开始启动的“传帮带百人计划”,这项计划将从商会优秀企业精英中推选出近50名导师。在这套“全明星”阵容中,不乏在佛知名企业家,如简一陶瓷董事长李志林、蒙娜丽莎集团董事张旗康、中鹏热能董事长万鹏等,他们作为导师团队中的骨干,根据行业、专长进行学院匹配,通过导师授课、走访交流等形式,帮助学员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024年,江西商会开始进行“线上年”计划,目的是通过短视频等网络平台,大力宣扬商会理念和故事。魏俊佐表示,在商会相关的推广视频中点击量最高的达到了100多万次,这样的数据是曾经无法想象的。“网络时代让我们走出传统商会模式,经过一年的经营发现效果相当好,这也是提升企业影响力的最快渠道。”魏俊佐说。
大批外来劳动者虽然身在佛山,但家乡的情缘是无法因此被割断的。许多江西企业借助江西商会这个平台,向老家江西省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爱心幼儿园、希望小学等公益工程,企业自发性的慈善更是数不胜数。无独有偶,佛山湖南商会从2014年开启回乡创业,引导和推动会员先后在长沙、娄底、双峰设立公司和创办企业6家,其中2014年美凌集团投资3亿元在湖南双峰建成投产湖南天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宏旺集团投资50亿元在娄底材料谷建成投产娄底宏旺硅钢项目,均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外地商会不仅凝聚了乡情纽带,更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资源整合、创新协同的“超级链接者”。“要让外地人在商会里找到家的归属感,提升大家的凝聚力。”魏俊佐表示。
做青春投奔的地方
做值得留下的城市
1991年,电视剧《外来妹》首播并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这部电视剧的背后,反映的是一批批外省人南下广东,为新生活而打拼的时代潮流。“在(20世纪)90年代,佛山这边可以赚到我们家乡3—5倍的高工资,很多外地人就来到佛山抱团谋生。”魏俊佐表示。
一棵树木能够带动一片森林。30年前,当魏俊佐这一批外地人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来到佛山时,他们可能都没想到,自己为佛山引入了发展的“活水”。30多年以来,无数异乡人承载着老乡们的期待创业就业,他们也带动了更多家乡的资源和乡亲来佛。“移民人才成就了今天的制造业,也成就了今天的佛山。”魏俊佐说。
如今的佛山已是民营经济大市,改革开放以来,在“放水养鱼”的理念下,佛山民营经济壮大活跃,贡献了全市六成以上的GDP以及九成以上的企业数量。做门窗、卫浴的赣商,做不锈钢和装修的湘商,做纺织业的鲁商和做电器的浙商……五湖四海的汇聚正在重新塑造佛山的产业形象,也让佛山持续走向兴旺,这其中远道而来的一批又一批外地企业家功不可没。
对于在外打拼的企业家而言,商会不仅是商业平台,更是精神家园。通过乡音乡味的中秋聚会、春节联欢等活动,商会缓解了游子的文化隔阂与孤独感,增强了凝聚力。这种情感联结进一步转化为信任资本,降低了合作中的沟通成本。
随着经济形态的演变,外地商会的角色也在不断升级。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联谊与互助,而是逐渐发展为跨区域创新生态圈。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孵化新兴产业、链接国际资源,商会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协同的重要力量。
对于企业家而言,加入商会不仅意味着获得资源与保障,更意味着融入一个共同成长的“命运共同体”。而对于社会而言,外地商会通过促进资源流动、文化融合与公益行动,正在书写一种全新的商业文明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