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拉肚子是不是乳糖不耐受呢?”“发生乳糖不耐受怎么办?”“乳糖不耐受能够治愈吗?”乳糖不耐受是许多小宝宝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医院儿科门诊,经常碰到许多家长对此有很多疑问。
那么乳糖不耐受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呢?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三区主任陈德鸿,为大家解疑惑。
乳糖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乳糖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中的双糖,在肠道中需要通过β-半乳糖苷酶和乳糖酶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而吸收。葡萄糖是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半乳糖通过促进脑苷脂合成参与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乳糖可促进钙和锌的吸收,还可促进肠道中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有利于宝宝肠道菌群的构建。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酶减少或缺乏导致乳糖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未被吸收的乳糖进入结肠经肠道菌群的发酵产酸产气,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称为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可分为四种类型,先天性、继发性、原发性和发育性乳糖不耐受。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芬兰人中较多见,这类患儿的腹泻症状会非常严重。
原发性乳糖不耐受是成人乳糖不耐受最常见的类型,这与随年龄增长乳糖酶的活性减低有关。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是婴儿最常见的乳糖不耐受原因,这些宝宝平时能消化吸收母乳或配方奶中的乳糖,但若因肠道感染、药物、营养不良、手术等诱因致小肠绒毛膜上皮细胞受损,分泌的乳糖酶减少进而继发乳糖不耐受。病毒或细菌等的感染是较常见的诱因,其中轮状病毒感染最易影响乳糖酶分泌,导致宝宝拉蛋花汤样大便,带泡沫及酸臭味。
发育性乳糖不耐受型是国内外学者近年提出的新分型,多见于早产儿。继发性及发育性乳糖不耐受通常是暂时性的,去除诱因或随新生宝宝日龄增长,症状大多会逐渐减轻。
如何确诊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较多,可以查尿或者大便。临床症状还可以去乳糖饮食诊断性治疗确诊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怎么治疗?
腹泻急性期应注意防治脱水,可用蒙脱石散止泻并补充锌元素。母乳喂养的宝宝可添加乳糖酶制剂减轻症状,配方奶喂养宝宝也可以添加乳糖酶或依据症状选用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喂养,此外还可添加双歧杆菌或布拉氏酵母菌等益生菌制剂辅助治疗。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进一步查找乳糖不耐受的原因。
记者:孙镇镇 编辑:曹梦佳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