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聚焦基层治理 | 从 “街巷难题” 到 “民生答卷” 人民路街道以 “四步针法” 破题基层治理

城市治理的温度,往往藏在生活细节之处——整治占道的摊贩、修复破损的井盖、疏通堵塞的管道、清理飞线的隐患……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关乎群众获得感的“大事”。人民路街道长期以党建为引领,严格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将“加减乘除”四步工作法化作“绣花针”,在细微处织就基层治理新图景,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成为城市治理最生动的注脚。

“加法”凝聚合力,织密治理“责任网”

基层治理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多方联动的“交响曲”。人民路街道以党建为纽带,打破部门壁垒,构建起“城管+交管+环卫+社区”协同治理网络。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红色治理联盟”,将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顽疾”纳入联合整治清单。针对老旧街巷的拥堵问题,城管部门负责规范摊贩经营,交管部门优化交通标识,环卫部门强化保洁力度,社区党员志愿者参与日常巡查,形成“一哨吹响、多方响应”的治理闭环。今年以来,累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30余次,清理占道经营点位15处,整治违规停车50余辆,让昔日“脏乱差”的街巷重现井然秩序。

“减法”靶向破题,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民声”就是“哨声”,问题清单就是“任务书”。人民路街道秉持“即接即办、限时销号”理念,通过“吹哨”及时联动住建部门,快速响应居民诉求,推动井盖破损、管道堵塞、路灯失修等“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修复破损井盖23处,疏通堵塞管道21处。动态破解难题的同时,坚持问题回溯,对已销号问题进行“回头看”,确保整改不反弹,真正让“吹哨”吹出实效,让“报到”落在实处。

“乘法”拓展服务,完善民生“幸福圈”

基层治理不仅要“解难题”,更要“暖民心”。人民路街道将“吹哨报到”机制延伸至民生服务领域,持续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通过“党员+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推出“帮办代办”“红蜂驿站”等便民举措,为辖区独居老人、残疾人,因工作、家庭等原因无法到社区办理业务的居民上门开展服务,为更多外卖员、快递员等提供歇歇脚、喝点水的地方。同时,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孔子学堂”“德惠小课堂”“四点半课堂”等,让服务如涟漪般扩散,温暖千家万户。

“除法”革除陋习,厚植治理“软实力”

基层治理既要“治标”,更要“治本”。人民路街道以党建引领文明风尚培育,通过“吹哨”联动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培育文明新风尚行动。针对飞线充电、乱堆乱放等不文明行为,街道组建“党员宣传队”,通过“居民议事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文明宣讲50余次,覆盖居民900余人次。同时,设立“文明团结超市”,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管理,激发居民参与热情。现已清理飞线充电隐患15处,整治乱堆乱放点位200余处,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文明新风悄然浸润每个角落。

基层治理,一头连着党心,一头连着民心。如今,拥堵的街巷畅通了,破损的井盖修好了,社区的风气更正了……今后,人民路街道将继续以“吹哨报到”为抓手,以“四步针法”为路径,在细微处下足绣花功夫,让“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不再是一句口号,持续走好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之路。


通讯员/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