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黄聪
将换股吸收合并的中国船舶(600150.SH)和中国重工(601989.SH),业绩均大幅增长。
7月11日,中国重工发布公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5亿元至18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
中国重工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交付的民船产品数量大幅增加,营业收入相应增长,经营业绩同比明显提升。
同日,中国船舶也发布公告,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8亿元至31亿元之间,同比增加98.25%至119.49%。
中国船舶表示,报告期内交付的民品船舶价格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当,营业毛利同比增加。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25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预计净利润合计达43亿元至49亿元之间,同比增长约121%至152%。
二级市场上,近一段时间,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股价均在震荡中上涨,截至7月14日收盘,两家公司市值分别为1508.55亿元和1055.73亿元,合计约为2564亿元。
中国重工扣非最高预增260.57%
中国重工为领先的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涵盖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深海装备及舰船修理改装、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战略新兴产业及其他五大业务板块。
2022年和2023年,中国重工净利润分别为-22.11亿元和-7.87亿元,连续两年亏损。
2024年,中国重工业绩大幅回暖,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54.36亿元,同比增长18.70%;净利润13.11亿元,同比增长266.60%。
进入2025年,中国重工业绩持续快速增长。
7月11日,中国重工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净利润为15亿元至18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9.68亿元至12.68亿元,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与上年同期(重述后财务数据)相比,同比增长181.09%至237.30%。
同时,中国重工预计,公司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为13亿元至16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8.56亿元至11.56亿元,同比增长192.96%到260.57%;与上年同期(重述后财务数据)相比,同比增长192.96%到260.57%。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收购,中国重工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经过了追溯。
追溯调整前,2024年上半年,中国重工利润总额为5.7亿元,净利润为5.32亿元,扣非净利润为4.44亿元。
追溯调整后,2024年上半年,中国重工利润总额为5.71亿元,净利润为5.34亿元,扣非净利润为4.44亿元。
对于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中国重工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把握船舶行业发展态势,进一步发挥主建船型批量建造优势,强化精益管理,深化成本管控,着力提升效率效益,交付的民船产品数量大幅增加,营业收入相应增长,经营业绩同比明显提升。
中国船舶扣非最高预增144.93%
近期,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事项受到外界广泛关注。
7月8日,中国重工发布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注册稿)。
注册稿显示,本次交易前,中国船舶总股本为44.72亿股,中国重工总股本为228.02亿股。若不考虑合并双方后续可能的除权除息等影响,按照本次换股比例1:0.1335计算,中国船舶为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发行的股份数量合计为30.44亿股。不考虑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行权影响,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中船工业集团持有存续公司的股份数量为20.07亿股,持股比例为26.71%,为存续公司的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集团合计控制存续公司的股份数量为37.05亿股,控股比例为49.29%,为存续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中国重工表示,本次交易实施后,中国船舶将承继及承接中国重工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中国船舶作为存续公司,将消除两家上市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进一步巩固与突出其船海主业。存续公司将整合双方资源,优化船舶制造板块产业布局,发挥协同效应,有效提升存续公司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打造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业。
有行业人士预计,重组后的中国船舶具备构建全球稀缺性龙头企业的估值逻辑。本次合并完成后,中国船舶将整合中国重工旗下的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优质资产,推动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所属船舶修造及配套业务的协同优化,具备从资产规模、技术实力、交付能力到全球市场占有率等多维度重塑行业格局的实力。
7月11日,中国船舶也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净利润28亿元至31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3.88亿元至16.88亿元之间,同比增加98.25%至119.49%。
同时,中国船舶预计,公司2025年半年度扣非净利润为26.35亿元至29.35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4.37亿元至17.37亿元之间,同比增加119.89%至144.93%。
对此,中国船舶表示,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在确保生产安全的前提下,狠抓生产保交付,提升精益管理水平,生产效率稳步提升;船舶行业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报告期内交付的民品船舶价格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当,营业毛利同比增加;联营企业的经营业绩持续改善。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2025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预计净利润合计达43亿元至49亿元之间,同比增长约121%至152%。
二级市场上,近一段时间,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股价均在震荡中上涨,截至7月14日收盘,两家公司市值分别为1508.55亿元和1055.73亿元,合计约为2564亿元。
视觉中国图